南京大学企业培训中心
南大新闻
我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南大新闻
南京大学—促进国家区域战略联动发展
发布时间:2022-03-22 10:45
  |  
阅读量:
  |  
作者:
陆老师

促进国家区域战略联动发展.jpg

促进国家区域战略联动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今年发展目标任务之一。我国国家级区域战略可以概括为“三区两流域”:“三区”指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流域”则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两地区如何形成联动,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专家学者们关注的话题。

区域联动实现优势互补 

全球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顶级城市之间、都市圈和城市群之间的竞合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是我国创新最活跃的地区。据统计,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日本东京—横滨地区排名第一,中国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和北京分别位列第二、第三,上海排名第八。“因此,粤港澳和长三角核心城市之间要不断加强联系,解决单个城市、城市群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实现国家战略性区域和国家总体战略互动。”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无锡研究中心研究员包卿表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两大区域强强联合意义深远。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有着独一无二的创新优势,长三角优势更多体现在科技创新方面。让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强强联合,发挥更大作用,关键是要更好地推动两地市场一体化,让两地的创新要素流动起来,鼓励和支持两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进行核心技术攻关、探索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共建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和国际人才服务体系,推动两地创新资源强强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舒表示,就区域内的标杆城市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内深圳的发展定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长三角内杭州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就两个区域的产业特色来说,珠三角辐射港澳,相比长三角产业链更为完整,创新活力更大,而长三角嵌入全球产业链更为深入,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更有优势。因此,在区域一体化建设初期阶段,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要立足区域自身战略目标、资源禀赋和特色,将本区域一体化建设工作做好做优。在此基础上,加强两区域交流,共享发展经验。

加强合作促进发展共赢 

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各有特色,双方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可以借助长三角的人力、智力、大市场、强产业基础,协同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国际市场优势,以产业“链主”为牵引,协同对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链强链,打破地理约束、优化产业链布局,实现产业多元化与专业化良性集聚,使产业链能够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运行,带动两大国家级战略区域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是推进合作最有力的微观市场主体。在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陈东看来,推动两地民营企业在技术合作、产业合作、项目合作、市场合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是两地合作高质量落地的基础。推进两地营商环境合作,是推进两地合作的催化剂。当前,两地营商环境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但这只是针对服务区域市场主体而言的。有效进行跨区域对接,需要两地政府进一步突破固有思维和利益藩篱,创新体制机制,让企业在跨区域合作中感受高质量一体化营商环境的优势。打造一批精品示范对接工程也是两地合作的着力点之一。“如共建一批高质量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平台,共同推动有重大安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产业链合作,共同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创新企业集群,共同推出一批降成本的实际举措等,以点的突破带动两地合作面上的突破。”陈东说。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踪家峰认为,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既有较发达的区域,也有“塌陷区”。长三角的“塌陷区”是苏鲁豫皖交界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塌陷区”主要是粤东闽西地区。振兴两大“塌陷区”需要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实施虚拟省会战略,在不变动省会的条件下,将徐州和“汕尾—揭阳—潮汕”作为江苏和广东的虚拟省会,举全省之力给予支持。


南京大学企业培训中心